诗言志,诗缘情。历时三天的2020中国·肥西第九届紫蓬诗歌节圆满举办。中国·肥西紫蓬诗歌节自2002年创办以来,今年已经是第九届,本届诗歌节的主题为“大美肥西 诗意紫蓬”,由《诗刊》社中国诗歌网、中共肥西县委员会、肥西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肥西县委宣传部、肥西县文化和旅游局、紫蓬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承办,万家热线策划执行。
中共肥西县委书记金成俊等主、承办方领导出席本届诗歌节开幕式。著名评论家、诗人、《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著名诗人、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著名诗人、安徽省作协秘书长、《诗歌月刊》主编李云,合肥市文联主席唐德鹏,著名作家、诗人、安徽省作协副主席洪放,著名诗人梁小斌、蓝蓝、胡弦、梁平、郑晓琼、张予佳、吴少东、育邦、尚仲敏、李海洲、龚学明,著名评论家李犁、何言宏、张德明、苗霞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著名诗人、评论家参加了本次诗歌节。
本次诗歌节系列活动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既有线上“云游紫蓬,寻觅诗仙”诗歌创作活动、“紫气蓬莱,诗意肥西”诗歌朗诵活动,又有别具特色的开幕式、颁奖典礼、诗歌研讨会和大型采风、诗歌下基层活动。短短三天,以诗人和诗歌爱好者为主的百余人走进紫蓬,对话紫蓬。
10月24日上午,中国·肥西第九届紫蓬诗歌节开幕式及颁奖典礼在紫蓬山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们与合肥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秋日。
24日下午,诗人们深入紫蓬山白云古道风景区,享风光美景,为诗意紫蓬抒怀写意。白云古道位于紫蓬山风景区深处,连接着西庐寺与山口老街,总长约8公里。诗人们漫步白云古道,绕白云寺,越国狮岭、千字山,森林茂密,怪石、奇树、碧水纵横期间,小径黄叶铺就,别有一番韵味。在采风现场,诗人们豪情勃发,兴致高昂,即兴创作了诗歌和艺术佳作。
新时代诗歌文化交流研讨会也是诗歌节的重头戏之一,10月24日晚,数十位著名诗人一同作创作交流。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新时代诗歌文化”这一主题,对当前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强化诗歌届的共识。同时,诗人们也在研讨会上作诗言志、颂诗传情、以诗为媒,推动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紫蓬山深耕发芽,辐射肥西,照耀全国。
此次研讨会来自全国的诗人齐聚一堂,一起探讨新时代诗歌发展的趋势,必将对合肥乃至全国诗歌发展起引领作用,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为了让历届紫蓬诗歌节的优秀诗歌作品可以真正走进民间,10月25日上午,诗人们分别走进了刘铭传故居、铭传高中、名邦城市阅读空间,开展诗歌讲座,点评民间诗歌作品,并讲授诗歌创作心得。让大家可以从字里行间领略肥西的山水诗意,真正将肥西诗歌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随后,诗人们参观游览了西庐寺、紫蓬书院、风之谷等景点,感受诗意紫蓬的大美风光,也为本次诗歌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届诗歌节系列活动环环相扣,不仅让肥西紫蓬山的人文意识和诗性品格显露无疑,更是把一个城市最宝贵的精神元素展示在我们面前。
肥西是淮军故里、经济强县、花木之乡、巢湖明珠,县域综合实力连续10年蝉联全国百强县,目前位居第50位。全县上下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朝着“早日跃上‘千亿肥西’新台阶,奋力打造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强劲增长点、合肥未来城市建设新中心”目标奋进。素有“诗歌之乡”美誉的肥西,宋朝之后就有数十位有记载的诗人,紫蓬山麓晚清时期涌现出张树声、刘铭传等一批文武兼备的人才,印刻了诸多诗集,新中国成立后更涌现出张万舒、刘祖慈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诗人。紫蓬山独特的自然、人文、历史与诗歌完美结合,与全国诗歌、散文界常态化互动。肥西被中国散文诗界称为“散文诗县”,形成了“中国紫蓬诗歌节”独特的文化品牌。
谈及诗歌对当地的影响,有合肥诗人认为,最起码的一点是能让人们产生更多幸福感。天天有诗写,有诗念,有文人来雅集,本来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一届届诗歌节的举办,相信会留下许多关于肥西紫蓬的诗歌作品。“大家以诗歌的形式书写肥西紫蓬这片土地,书写美好生活和历史,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有诗人说道。
因为诗歌,世界变得很小;因为诗歌,我们相聚在肥西紫蓬山;因为诗歌,我们会在下一届诗歌节上再次相会。
查看更多 网友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