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烟雨罩江南,两袖清风论古今”。徽州,与其说是一个曾经存在的行政区划,不如说是一个千年相传的文化符号。“徽”有着美好的寓意,拆开之后便是“山、水、人、文”,岁月更迭,春秋变换,虽然曾经的人和事渐行渐远,但徽州的神与魂却从未流逝,它存在于每一个徽州人的血脉里。
8月9日,来自宏村的三位匠心传承人,与三位高考优秀学子在宏村南湖书院会面,并深刻探讨了一些学习心得和徽学技艺的故事。
首先,三位学子向老师们请教关于他们所在行业的一些工作心得。
余治淮老师作为徽学践行人,对徽学的沿袭和改革脉络十分了解和热爱。来自合肥168中学的俞义伟同学就对徽学和宏村的历史渊源特别感兴趣。“宏村作为徽文化的集中发祥地和古徽商的重要聚集地之一,是国学在宏村的继承发展和再生。徽学起之徽商,经济崛起孕育了体系完整,淳朴深厚的徽州文化。”余治淮老师深情的说。
当被问及作为徽州三雕传承人,怎样通过雕刻去体现徽州文化的魅力时,徽雕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汪德洪老师欣慰的说:“积极向上,为美好生活而努力的内核是蕴藏在木雕技艺灵魂中的。它代表一种奋斗和向往,谦虚和超越,这些都是徽州人民对生活的一种敬畏精神的体现。它的主题就是反映一种本地居民最质朴的愿望。”
来自合肥六中的刘行健同学在前一天的游玩后对徽学很感兴趣,他向黟县徽黄京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国平老师问到:“如何将徽学文化融入到旅游中,让宏村成为旅游界的学霸?”谈到宏村的“学霸”人设时,汪国平老师感慨起来:“以前的宏村情况确实比较糟糕,91年刚来到宏村,还挖过泥清过路。宏村能有今天这样的旅游地位,和宏村传承千年的文化还有宏村人民是离不开的,是他们造就了今天的宏村。”
要说从优秀学子和宏村匠人身上能看到什么共通的品质,也许就是精雕细琢、卓尔不群、出类拔萃。像徽雕手艺人一样坚持于课业,像徽学研究者一样专注于难题,像旅游管理人一样热爱于研习。这就是传承千年的文化脉搏。
接着三位学子面向镜头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与感悟给观看此次直播的家长们。思路清晰,干货满满的问答不仅满足了观看直播观众的求知心,也引起在场的两位老师连连称赞。
对于即将步入大学生活开启人生新篇章的三位学子,老师们送上了真挚的祝福语,并由书法大师亲自书写送给三位学子。
此次分享会,万家旅游还组织三位学子及其家长们游览了宏村南屏等一些著名景点,感受洋溢在宏村的诗画氛围。希望学子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徽州学霸面对面交流会,我们明年再见。
查看更多 网友热评